首页学院概况党建工作师资队伍教学工作三全育人国家一流专业实践中心科学研究足球外围平台_中国体育彩票-【投注官网】学生工作校友分会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新闻浏览

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举办第四期学术沙龙

2025-04-16 15:35:40 来源: 浏览:

4月11日下午,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在同德楼306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四期学术沙龙,旨在进一步营造学院整体的科研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此次学术沙龙由能源与动力工程教研室承办,何松博士和刘呈燕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彭广威副院长主持。能机院全体青年教师及部分研究生代表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何松博士入选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小荷”科技人才专项),主持多项省级课题,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等期刊以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何松博士的报告主题为《纳米微孔铝翅片表面凝露机理研究》,在讲座中,何博士根据静态接触角、比表面积、分形维数对纳米微孔铝翅片表面的界面效应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表面凝露现象进行了微观可视化观察分析;结合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吸附理论、表面分形理论对凝结核的形成、相变驱动力、成核能障、成核速率、成核密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建立了表面性能参数与结霜性能的关系模型。

刘呈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 收录论文65篇,其中在Science Advances等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合计他引2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4项,已获授权10项。长期作为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和 Rare Metals 等期刊评审人。刘呈燕博士的报告主题为《通过电荷转移工程实现 GeTe 基温差发电器件的超高性能》,在讲座中,刘呈燕介绍了GeTe基热电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进展。中高温区温差发电应用中,热电材料需兼顾优异热电性能、力学强度及热化学稳定性,同时器件需解决材料与电极界面电阻高、结合力弱等难题。针对热电参数强耦合及界面性能“跷跷板”效应,刘呈燕带领研究生聚焦GeTe基材料,首创多维度电子轨道协同调控策略,通过Zr/Y的4d、Sb的5p及Ag的5s电子协同作用,精准调控孤对电子与反键轨道相互作用。提出电荷转移数理论框架,量化掺杂对电子结构的影响机制,成功开发了高性能无铅GeTe基材料,创下zT峰值2.7、平均zT 1.73(323-773K)及维氏硬度247 Hv的纪录,制备出转换效率13.4%的热电器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等顶级期刊,获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为高性能热电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指导。

报告结束后,主讲人与师生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针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近年来,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科研工作,不仅鼓励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还积极倡导有组织科研,强化科研团队建设。通过此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师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科研学术沙龙”是以本院科研人员为主,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学院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科研平台,推动跨学科合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构建学院共享共建的科研学术活动的平台阵地。

(能动教研室供稿;一审:林道光;二审:彭广威:三审:胡东)

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